联泓新材料:“超高分子”引领技术变革|走在前 挑大梁·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
来源:淘金反波胆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5-08-19 11:03:11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18日讯在滕州市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一场“分子级”的技术变革正在悄然发生,联泓新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技术的领导者。然而,这种技术上下游链条长、开发难度大。在山东精细化工产业链的带动下,政企联手不仅填补国内行业空白,更牵引锂电池隔膜、海洋工程等下游产业升级,推动全产业链创新。
展开山东精细化工产业新版图,齐鲁大地双核驱动——胶东半岛与鲁南经济带东西呼应,共筑从基础原料到尖端材料再到绿色应用的三维生态。烟台万华聚氨酯全球称冠、东营炼化集群产能破亿吨,枣庄锂电材料基地推动新能源技术变革……眼下,山东正以低碳技术先锋之姿,不断壮大万亿元产业集群,为全国精细化工进化注入澎湃动能。
听,这是自然的声音。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在这片绿色与静谧的工坊,暗暗涌动着一场场火与热交响乐。衣、食、住、行,你所熟悉的生活用品,许多都起源于这里。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您可能对它的工业名字感到陌生,但是说到塑料,您可能就熟悉多了。常见的厨用保鲜膜,它的分子量在15万左右,而用在锂电池内部的隔膜,它的分子量在150万左右。您可别小看这10倍的差距,它的背后,是一整条精细化工产业链的技术变革。
联泓(山东)化学有限公司超高装置主任工程师祁少建介绍说:“分子量越高,它的力学性能会好,它整个抗磨或者是可加工性能会极大的提升,这套装置开发的创新点,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就是真正的完成了工业化的连续运行。因为目前国内的间歇法的工艺居多,像我们这种装置能连续运行三个月。”
实现连续运行,能够省时间、降成本、提品质。然而,现在的技术有多硬核,研发过程就有多坎坷,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必须要有超精细的工业控制。而此前,国内并没有相关工艺和可供参考的经验,这就意味着从原料化学反应到工艺设备的整个链条都是空白。
上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合研究所技术讨论现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朱本虎说:“主要的是在于整个的工艺连续的稳定性,像乙烯的反应压力,进料的速度,氢气和乙烯的比例,这么多东西都要做详细研究,然后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工艺参数。”
所幸,联泓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合研究所同属于联盟合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产业链上的痛点反而打通了双方技术合作的新赛道。从反应釜小试到中试放大,再到模拟验证,他们第一步研发出一款专用催化剂,然后根据参数开发设备,最终用两年多时间建成了完整的生产装置。
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副总经理黄士学说:“要做出美味的地三鲜,食材、调料、厨具、火候一样都不能少。传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工艺,就好比把食材和调料全部混合,一锅进一锅出,这样的菜没有灵魂。现在,我们根据对原料反应的精确控制,开发了国内首套淤浆法连续反应工艺,让化工设备配合控制管理系统变身五星大厨,为下游公司可以提供连续稳定的好产品。”
经过一直在优化验证,去年3月,联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装置开始稳定下料,原料反应效率相比传统工艺提升30%,良品率达到100%。不仅如此,智慧化管控系统的加持,还让下游客户可以依据终端需求柔性定制不同分子量的产品。
安徽美芯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向斌介绍:“我们企业主要生产湿法锂离子电池中的隔膜材料,产品系列为超高穿刺7-9um产品,目前联泓的产品在新导入客户端已小批量使用,内外部测试结果均满足相关标准。”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韩绍华说:“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走出去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也是充分的利用枣庄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样一个机遇,连续3年每年拨付不低于1亿元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优先布局锂电新能源领域省级创新创业平台,让上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协同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关系。”
如今,联泓的产线已稳定开发出锂电池隔膜料、模压料和纺丝料三大类共五种型号的产品,销往国内主要市场,“分子级”的创新正逐步裂变为精细化工市场的新增长极。
山东省化工情报信息协会专职副秘书长王健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作为锂电池隔膜的核心原料,它的质量稳不稳定,性能达不达标,必然的联系到这个隔膜靠不靠谱。联泓的连续法生产的基本工艺,它就解决了传统工艺产品粒径大小不一的老大难问题,这就使得高分子量聚乙烯产品的稳定性更加可靠,生产更加可控。”
150万的分子量差距,丈量的不仅是材料性能的飞跃,更是一个精细化工大省向价值链顶端攀登的决心。从实验室烧瓶到万吨级装置,山东化工正用最硬核的方式诠释:真正的创新,是在毫厘之间求突破,产业链上结硕果。